根据华福证券5月2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百洋医药(600228)凭借其稀缺的创新型商业化平台和成熟的品牌运营经验,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实现显著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公司2024至2026年的收入预计分别为86亿、98亿和112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9亿、11.7亿和15.3亿元,同比增长37%、30%和30%。
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拥有十多年的品牌运营经验,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与1.4万多家大中型医院和40多万家药店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通过与安斯泰来、罗氏、阿斯利康和诺华等知名药企的合作,不断扩展运营品类。
报告指出,百洋医药背靠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通过股权合作推动创新药械的研发,并由上市公司负责商业化推广。这样的模式不仅链接了研发设计与营销品牌两大高附加值业务,同时也打造出一个自研加业务开发(BD)的综合性商业化平台。
报告强调,随着政策趋严和新药密集上市,药品商业化市场的规模有望超过千亿级别。当前,新药上市密集获批,2021年我国完成首款新药IND的创新药企数量达到129个,带动了药品商业化需求的增长。而严苛的医药监管政策亦推动了行业洗牌和合规性商业化平台的重塑。
百洋医药通过成熟大单品、新引入潜力品种和后续潜在产品池的战略,推动公司持续成长。其中,迪巧作为钙制品行业的代表,在2022年实现运营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8%。随着竞争对手产品的召回和线上销量的增长,未来增长依然可期。此外,公司运营的海露在2022年的销售收入已超过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随着创新药械的密集获批,公司有望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业务开发(BD)获得更多潜在商业化产品。
基于可比公司估值法,报告选取了6家具有医药商业化业务的可比公司,得到2024年调整后平均市盈率(PE)为11.3倍。考虑到百洋医药在品牌流通和赋能药企商业化方面的优势,报告首次覆盖给予其“买入”评级。
华福证券提醒投资者需注意可能的风险,包括新品类扩张不及预期、迪巧市场竞争格局恶化以及新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