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公布中,部分头部私募投资大佬的投资动向逐渐浮出水面。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百亿级私募机构共计现身71家上市公司2023年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超过600亿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高股息红利板块和科技板块成为这些头部机构的主要布局领域。例如,高毅资产的邓晓峰去年四季度新进万华化学并加仓中国铝业;冯柳则选择新进安琪酵母并增持生益科技;睿郡资产的董承非则新进乐鑫科技。业界普遍认为,在当前A股估值接近历史底部、企业分红节奏提速、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大背景下,采用聚焦于红利股和科技股的“杠铃策略”为明智之选。
高股息红利板块吸引目光
上市公司的年报揭示了众多百亿级私募的加仓动作,其中高股息红利板块尤受青睐。邓晓峰管理的高毅晓峰2号致信基金截至去年末持有万华化学2014.16万股,持仓市值达到15.47亿元。同期,邓晓峰还大幅加仓中国铝业约3100万股。
此外,安琪酵母的年报显示,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新进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达到815万股。去年四季度,国新新格局(北京)私募新进中国海油和中国移动,持股市值分别高达44.1亿元和31.5亿元,显示出对高股息板块的偏爱。
科技板块成为持仓重点
除了高股息红利板块,科技领域也是百亿级私募布局的关键方向。生益科技年报透露,冯柳去年四季度对该公司增持750万股。同期,协创数据年报显示,聚鸣投资新进持有超过1亿元市值的股票。乐鑫科技年报中也可见,睿郡资产加码至161.9万股。
对消费股有分歧
在消费板块,头部私募机构的看法出现分歧。贵州茅台的年报显示,金汇荣盛和瑞丰汇邦两家百亿级私募对其进行了减持,表现出对消费板块的谨慎态度。而星石投资喻宗亮以及致顺投资表示,尽管当前消费板块受到压制,但长期来看,随着物价增速的逐步回升,消费类板块具备较大的股价弹性。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头部私募的投资策略也在适时调整。他们的大举动不仅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走向,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