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近日公开表达对具身智能赛道的悲观看法,并透露已退出部分相关项目,随即引发多家创业公司回应,直面质疑、捍卫赛道潜力。围绕人形机器人等技术方向的商业化争议,也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3月28日,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近年来投资的一些具身智能项目已陆续退出,原因是看不到明确的商业客户和可持续的价值创造。他表示:“谁会花十几万买个机器人干这些活?”并将当前热度极高的人形机器人形容为“翻跟头”的产品,认为其主要客户仍是高校、竞争对手或央企前台展示,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前景。
朱啸虎的言论在创业圈迅速引发连锁反应。3月29日,具身智能公司星海图在官方公众号发布澄清公告,详细披露与金沙江创投的投资关系,称后者于2023年参与天使轮,2024年退出,合作过程规范有序。同时强调,公司将继续推出具有商业价值的具身智能产品,并未与朱啸虎有过直接交流,外界传言不实。
松延动力则通过发布机器人行走视频回应质疑,并配文“无惧杂音,继续前进”。其创始人姜哲源转发视频并引用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公司对技术发展的坚定信心。据公开信息显示,金沙江创投已于今年1月从松延动力退出。
并未接受金沙江投资的众擎机器人也加入讨论。其CEO赵同阳在朋友圈发布长文,强烈反驳朱啸虎的观点,称人形机器人是“人类制造工具以来最刺激的工业革命”,未来五年将“几乎无处不在”。
市场方面,高盛在此前针对宇树科技的调研报告中亦对人形机器人发展节奏持谨慎态度,指出其当前尚不具备多任务通用能力,投资机会更多聚焦于上游零部件和生态系统建设。但其措辞远不如朱啸虎激烈。
业内人士指出,朱啸虎对商业化节奏的质疑凸显出传统VC在技术路径不清晰时的风险规避态度,而创业公司则更多聚焦于中长期的应用想象力与技术突破。在人工智能快速演进与应用场景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具身智能能否摆脱“炫技”标签,建立真实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