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近日敲定一项重大禁令,禁止自2030年款车型起,所有在美销售的联网乘用车辆使用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硬件与软件组件。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对中俄在汽车科技领域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对全球汽车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禁令的生效时间定于2025年3月17日,预计将对中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美业务造成显著冲击,同时推动美国本土供应链的重组。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落实情况及其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潜在影响。
根据新规,自2027年款车型起,进口中国和俄罗斯的自动驾驶软件将被全面禁止。同时,所有重量在10,000磅(4.54吨)以下的乘用车将不得使用来自这两国的蓝牙、蜂窝及卫星组件。这一禁令还涵盖了与中俄有“充分联系”的制造商生产的联网汽车,无论车辆生产地为何。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在声明中强调,此举旨在“确保不让中国和俄罗斯的技术出现在美国道路上,并保护美国的联网汽车供应链”,以维护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这一政策延续了拜登政府自2024年2月28日签署的第14117号行政令,扩大了对“敏感个人数据”的审查范围,特别关注地理位置、传感器数据及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的安全风险。
然而,此项禁令并未涵盖商用车,尤其是中国生产的电动大巴车在短期内不受影响。商务部表示,未来将考虑将卡车和公共汽车纳入监管范围,以应对更广泛的供应链复杂性。
中国商务部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指责美国此举为“毫无事实依据的保护主义做法”,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并警告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本国企业权益。这一回应预示着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
与此同时,随着拜登政府即将交棒,新当选总统特朗普计划上任后推行一系列逆转现有政策的行政命令,重点促进美国化石燃料产业,撤销电动汽车推广措施。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特朗普可能加大对科技行业的打压力度,其手段与拜登截然不同,具体影响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