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贝恩公司发布了连续第五年的高科技行业深度研究成果——《2024年全球高科技行业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科技行业已稳步迈入AI智算阶段,人工智能软硬件市场正以40%至55%的年增长率高速扩张,预计到2027年,全球AI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800亿至9,900亿美元。报告围绕“科技龙头的创新‘变现’之道”、“增长与利润协同的‘破局’之道”以及“生成式AI的价值‘重构’之道”三大主题,为全球高科技行业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洞察。

贝恩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表示:“近年来,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动荡周期中稳居行业前列,究其根本,正是源于他们对颠覆性技术趋势的精准识别以及将其大规模商业化的能力。如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一轮变革呼之欲出,谁能最大化AI的潜力,谁便能在下一场科技竞赛中抢占先机。”

本次报告亦重点聚焦中国市场在AI规模化落地方面所展现的潜力与韧性。随着云计算、大模型和边缘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AI技术正在为电商、智能出行、医疗健康等众多行业带来革新机遇。

一、科技龙头的竞争“护城河”:

精准识别新趋势,做大规模与利润池

报告指出,在过去几年中,全球高科技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头部集聚”现象。顶尖科技公司不但在市值增长方面保持领先,而且往往能够在下一阶段的技术风口到来之前,就完成关键资源和能力的布局。贝恩认为,这些领跑者之所以能在周期性动荡中稳步前行,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1)前瞻性的创新判断
顶尖科技公司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在行业尚未普遍认可某项新技术价值时,就先行布局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例如,对于现阶段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不少领先企业已经完成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的积累,形成先发优势。

2)大规模资源整合与商业化能力
报告显示,过去若干年里,能够彻底改变行业格局的创新往往需要强大的计算力与资金支撑,例如云计算、芯片、5G等,这往往意味着巨额的资本投入。科技巨头凭借雄厚的资金资源,能够迅速进行并购、扩充研发团队或在数据中心、算法平台层面做出重大投资,并最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利润池。

3)基于网络与数据的生态壁垒
在云计算与AI时代,大模型训练以及海量实时数据分析成为新常态。领先者借助广泛的用户基数与生态系统资源,构建了高额的“进入门槛”。这种网络效应会进一步放大头部玩家的规模化效应,不仅保障了盈利能力,还能快速进化迭代,巩固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指出:“在AI智算大潮中,各路玩家都寄希望于大规模创新。然而只有那些在前期就完成资源整合,并能让创新快速落地变现的科技企业,才可能真正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40法则”与生成式AI:

投资与效率的协同“破局”之道

报告同时强调,面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波动,高科技企业需要更加平衡地评估增长与盈利的关系。“40法则”因此成为业内广泛采用的估值和经营衡量标准:即将公司增长率和利润率相加,如该和值能达到或超过40%,则被认为在平衡增长与盈利方面表现良好。这也意味着,过去仅依赖高速营收扩张的模式已难以打动资本市场,企业必须基于健康的财务表现来应对不确定性。

1)范围型并购大幅增加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兼并收购业务主席郑思远观察到,自2020年以来,科技行业内的并购活动正在从聚焦同业整合的“规模型交易”向“范围型交易”转变。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并购迅速获取新产品或新技术,丰富解决方案的广度,从而提升整体增长率。
不过,“范围型并购”也带来了整合难题。例如,技术、人才和产品线的深度融合都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若处置不当,往往会动摇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报告指出,在追求营收与成本协同的同时,企业必须清晰辨别哪些技术和业务是立足之本,哪些则可通过外延收购方式实现能力补足。

2)生成式AI带来效率与市场的“双飞跃”
报告显示,当前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加速,生成式AI的崛起尤为亮眼。与传统AI技术相比,生成式AI可自动生成文本、图像等多模态内容,不仅能用于市场营销、客服支持等场景,还逐步渗透到软件和产品开发的流程之中。企业通过内部的AI应用与转型,往往能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显著改善成本结构。
贝恩在研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操层面注重五大领域的AI赋能:新产品/功能创新、客服/联络中心、销售和营销、软件/产品开发以及后台运营效率提升。尤其是零售、电商和出行等行业,应用成果更具代表性。
以电商为例,大规模用户画像与复杂多品类的需求管理是常态,人工智能正在实现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与库存自动化等功能。随着企业对AI算法的倚重程度不断提升,“云计算+生成式AI”正成为新一轮业务变革的核心动力。

中国六大AI落地场景崛起:技术与应用交互推动

报告特别提到,中国在AI大规模商用与边缘计算、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电商、智能出行、医疗健康、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AI超级计算中心这六大领域的实际需求和技术不断迭代,成为推动中国AI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 电商:海量消费者数据与高度碎片化的商品场景,为AI在智能推荐、精准营销、客服自动化等领域提供了沃土;
  • 智能出行: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的发展,让AI在感知与决策两端都有大量训练数据和实际场景;
  • 医疗健康:基于庞大人群和“互联网+医疗”体系,AI已应用于医疗影像、病理分析和药物研发等环节,提高诊断效率;
  • 云计算:弹性、高效的云服务已成为AI训练与推理的基础平台,推动AI在企业层面快速普及和规模化部署;
  • 边缘计算: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需要实时决策和低时延的场景,进一步催生“终端+网络+云”的多层协同;
  • AI超级计算中心:广州、深圳、无锡等地建设的世界级算力基础设施,成为大模型与深度学习应用的坚实后盾。

贝恩公司指出,随着中国在AI基础设施和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生成式AI的商业化逻辑亦愈发清晰。无论是业务需求还是技术创新,企业都能更为便捷地获得应用场景、算力资源和专业人才。对中国市场而言,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性跃迁。

总体来看,在高利率和地缘政治波动等不确定环境下,全球高科技行业对增长与盈利的要求逐渐趋于理性,顶尖科技公司正凭借对创新的前瞻性和大规模资源投入,持续抢占更大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崛起所带来的效率与商业潜力,将在未来三年释放出近万亿美元的新增空间。

对中国企业而言,依托云计算与AI超级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加之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多元化应用场景,完全有机会在全球新一轮科技竞赛中抓住关键机遇。然而,要想真正从AI的热潮中实现可持续的“变现”,企业需回归盈利与效率的本质,理清核心能力的优先顺序,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来打造与AI时代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只有在增长和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善用规模化创新所带来的先发优势,才能在下一个“智算”时代牢牢占据领跑位置。

作者 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