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应用的迅猛发展,全球锂电池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市场,正引领着这场产业变革。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手,集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者,共同设计了“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体系”,旨在为全产业相关企业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指引,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报告深入分析了市场需求与供应链的供需状态,从宏观角度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报告指出,全球锂电池市场预计将以25%的年增速快速增长,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4太瓦时(TWh),动力电池作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占比将达到80%。中国市场尤其值得关注,预计至2025年,锂电池需求量将以超过40%的年增速增长至1TWh,至2030年达到1.8TWh,动力电池需求占比维持在75%以上。

然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中国锂电池市场面临低端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供应紧张、竞争加剧和盈利下滑等问题。领先企业正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以缓解国内市场压力。同时,欧美市场为满足本地需求,正在加大政策和投资鼓励,强化本地产业链能力。

报告还指出,全球主要锂电池市场纷纷出台针对电池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规划。日韩作为传统电池强国,面临市场竞争挑战,通过发布相关战略和投入技术研发,以期实现产业的“弯道超车”。美国和欧盟也通过相关法规,提出对锂电池关键原材料和核心矿物的明确要求,以提升供应链能力,减少对外依赖。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报告提出了五大评估维度:产业政策、市场环境、供应链成熟度、技术及制造竞争力、绿色及可持续行动。这些维度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评估框架,帮助企业识别改进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还对锂电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电池生产及供应方面,尽管全球锂电池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中国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和竞争加剧问题亟待解决。在正极材料领域,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尽管近期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但市场潜力依旧值得期待。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但面临短期产能不足和长期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锂、镍、钴等矿产资源的供需动态也受到密切关注,其中锂和镍存在短期供不应求的风险,而钴供应则相对充分。

电池回收利用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需求即将爆发。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理论可回收利用电池规模近730GWh。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缺乏明确法规规范导致的无序竞争问题严峻。未来,随着各国法规的落地,产业有望进入快车道。

总体而言,中国锂电池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联动、相互依存。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行业共同的目标。从业企业需要在产品技术、供应链、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与沉淀,技术实力所带来的规模化优势将是头部企业巩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企业还需关注全球经营治理,优化全球布局,以应对产业竞争格局的不断加剧和技术的快速迭代。

在全球锂电产业经历区域化向国际化延展的大趋势下,从业企业应当在细分赛道上持续精进提升,适度加深产业链整合、拓展相关多元化,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强势突围。

作者 业路